落地成本计算器
计算进口产品的总成本,包括运输、关税、税费,以确定每件商品的最终成本。
货物详情
基于 产品成本 + 运输成本 计算。
基于 产品成本 + 运输成本 + 关税 计算。
结果
总到岸成本
成本明细
-
- 输入数值以查看明细。
简介
Landed Cost Calculator 由 Calq. 提供,用于估算进口商品的“到岸成本”(landed cost):即把货值、国际运费、关税、增值税/销售税、保险和各类费用全部加总后,得到每件商品的真实落地成本。它适合跨境电商卖家、采购与财务人员、独立站/DTC 团队、以及任何需要为进口产品定价与毛利测算的人使用。结果以本地货币显示(本文示例使用人民币 ¥)。
如何使用
- 输入商品成本(Product Cost):本批次所有商品的采购价总额。
- 输入运费(Shipping Cost):国际段或门到门运费。
- 输入数量(Quantity):本批次的件数/单位数,用于计算单件到岸成本。
- 输入关税税率(Customs Duty %):根据商品 HS 编码与目的地税则获取。
- 输入销售税/增值税/GST 税率(Sales Tax/VAT/GST %):按目的地规则选择适用的进口环节税率。
- 如有,填写保险(Insurance)与其他费用(Other Fees):如清关代理费、代垫费、港杂费、文件费、派送附加费等。
- 点击计算,查看总到岸成本、单件到岸成本与明细拆分。
输入项说明
- 商品成本(Product Cost):供应商发票金额。通常不含国际运费与税费。
- 运费(Shipping Cost):国际运输成本。不同国际贸易术语(如 FOB、CIF、DAP、DDP)会影响承运人承担的范围。
- 数量(Quantity):用于将总成本分摊到单件。请与商品成本口径一致(如按件、箱内件数)。
- 关税税率(Customs Duty %):目的地对该商品征收的税率。由 HS 编码决定,可能为从价税(按比例)或从量税(按数量计,本文按从价税处理)。
- 销售税/增值税/GST 税率(Sales Tax/VAT/GST %):进口环节征收的流转税。不同国家名称不同,功能相近。
- 保险(Insurance):货运保险费。部分海关把保险计入完税价格(见下方“方法与假设”)。
- 其他费用(Other Fees):清关服务费、仓储与码头处理费、报关文件费、偏远派送费、滞箱/滞港费用等。
- 货币与汇率提示:若采购币种为外币,通常需按官方或海关认可的汇率折算为当地货币;请将折算后的金额输入。
结果与解读
-
总到岸成本(Total Landed Cost):进口到货的全部成本合计,用于整体毛利测算与资金计划。
-
单件到岸成本(Landed Cost Per Item):每件商品的真实成本,为定价与补货决策提供依据。
-
成本明细(Breakdown):清晰展示商品成本、运费、关税、税金、保险与其他费用。
解读要点:若选择 DDP(完税后交货),承运商可能已代缴关税和税费;此时可将该部分并入“其他费用”,并将税率设为 0,避免重复计算。
方法与假设
为便于理解,计算器采用业界常见、易操作的口径。不同国家与商品可能存在差异,以下为默认逻辑:
- 关税计税基础(完税价格):通常为“商品成本 + 运费”。部分地区采用 CIF,即“成本 + 保险 + 运费”。
- 关税(Customs Duty)= 关税计税基础 × 关税税率(%)。
- 销售税/增值税/GST 计税基础:通常为“商品成本 + 运费 + 关税”(部分地区也包含保险)。
- 销售税/增值税/GST = 计税基础 × 税率(%)。
- 总到岸成本 = 商品成本 + 运费 + 保险 + 其他费用 + 关税 + 销售税/增值税/GST。
- 单件到岸成本 = 总到岸成本 ÷ 数量。
- 最低免税价值(de minimis value):若申报价值低于目的地门槛,关税和/或税金可能免征;门槛与规则因国家而异,且可能随政策调整。
- 假设为单一税率与单一 HS 编码;如同批多品类、不同税率,建议按行项目分别计算后汇总。
- 税率、汇率与附加费可能变动;部分海关存在最低计税运费、四舍五入规则或附加税(如消费税),请以当地最新规定为准。
进口与税费背景知识
- 完税价格与计税口径:多数海关以到岸价为基础计征关税(常见为成本+运费,或 CIF 含保险)。
- 增值税/销售税:在进口环节征收,通常以“成本+运费+关税”为税基。名称不同但作用相近。
- 最低免税价值(de minimis):低于此门槛的进口包裹可能免征关税或税金,门槛在不同国家差异较大。
- 贸易术语(Incoterms)影响成本归属:
- FOB:卖方负责装船前费用;买方承担海运与进口相关费用与税金。
- CIF:卖方承担海运与保险至目的港;买方承担进口税费与后段费用。
- DAP:卖方承担运至指定地的不含税交货;买方支付进口税费。
- DDP:卖方负责交付并承担进口税费,买方收到“完税后”货物。
- 其他常见费用:清关代理服务费、代垫费、港口/码头处理费、安检与查验、仓储与滞期费、偏远派送附加费等。
实用技巧与策略
- 先确定正确的 HS 编码与对应税率,再做测算。
- 若不确定是否包含保险进计税基础,做两套情景对比(含保险与不含保险),留出安全边际。
- 将可能发生的“隐形费用”计入其他费用,如清关代理费、代垫费和最后一公里附加费。
- 使用保守的汇率或加入银行换汇点差,以避免低估成本。
- DDP 场景避免重复计税:若运费报价已“含税到门”,将税费并入其他费用,并将税率设为 0。
- 多品类多税率时,逐行计算并汇总,单件成本可按数量或重量进行合理分摊。
- 关注最低免税价值:小额样品或测试订单可利用门槛优化成本,但务必合规申报。
- 及时更新税率与政策,特别是跨境电商特定规则与年度调整。
示例计算
场景:进口 100 件小型电子配件。
输入
- 商品成本(Product Cost):¥20,000
- 运费(Shipping Cost):¥3,000
- 保险(Insurance):¥200
- 其他费用(Other Fees):¥500(清关与派送附加费)
- 数量(Quantity):100
- 关税税率(Customs Duty %):10%
- 增值税税率(VAT %):13%
步骤
- 关税计税基础 = 商品成本 + 运费 = 20,000 + 3,000 = ¥23,000
- 关税 = 23,000 × 10% = ¥2,300
- 增值税计税基础 = 商品成本 + 运费 + 关税 = 20,000 + 3,000 + 2,300 = ¥25,300
- 增值税 = 25,300 × 13% = ¥3,289
- 总到岸成本 = 商品成本 + 运费 + 保险 + 其他费用 + 关税 + 增值税
= 20,000 + 3,000 + 200 + 500 + 2,300 + 3,289 = ¥29,289 - 单件到岸成本 = 29,289 ÷ 100 = ¥292.89
备注
- 若目的地采用 CIF 作为关税计税基础,则第 1 步应改为:商品成本 + 运费 + 保险。
- 若该国存在最低免税价值且本单低于门槛,则关税和/或增值税可能为 0,但运费和其他费用仍需计入。
常见问题
-
到岸成本与完税价格有什么区别?
- 完税价格是计算关税与税金的计税基础;到岸成本是包含商品成本、运费、税费和各类费用在内的总成本。
-
我的货物包含多种商品、不同税率怎么办?
- 按每个 HS 编码分别计算关税与税金,再汇总总到岸成本。单件成本可按数量、重量或货值进行分摊。
-
增值税、销售税和 GST 有何不同?
- 名称不同、税率与规则各异,但在进口环节都属于对进口商品征收的流转税。本计算器统一按“税基 × 税率”估算。
-
运费打折或“包邮”如何处理?
- 以实际支付的运费计入成本。即便对买方“包邮”,海关在确定计税基础时可能仍会采用标准或最低计税运费规则,请以当地规范为准。
-
DDP 是否还要在计算器里填写税率?
- 若运价已含税(DDP),可将税费视作“其他费用”的一部分,并把关税与增值税税率设为 0,避免重复计算。
-
最低免税价值是什么?
- 指低于一定申报价值的进口包裹可免征关税或税金的门槛。门槛数额与适用条件因国家而异,并可能随年度调整。
免责声明与限制
- 本工具仅供一般信息与预算估算之用,不构成税务、法律或合规意见。
- 税率、汇率、免税门槛与规则会变化,且对不同商品与场景的适用不同。请向海关、税务或专业清关代理核实最新规定。
- 计算假设为从价税、单一税率与单一计税口径;从量税、消费税或特殊附加费未单独展开,请在“其他费用”中酌情加入。
总结
Landed Cost Calculator(到岸成本计算器)帮助您在一个地方看清进口商品的全部成本,并快速得到单件成本用于定价、毛利和补货决策。准备好您的数据后,立即在上方输入商品成本、运费、税率和费用,获得清晰的到岸成本明细与可操作的结果。